城市污水深度處理能否用斜管沉淀池,如果能用,表面負荷取多少經(jīng)濟合理?請各位前輩指教!
處理水為 三價鉻,進水量可調,不管多小都有泛泥現(xiàn)象。當然,讓水量 變得幾乎為零就沒必要了,求各位幫我解決下這個問題,先謝謝啦!
小企業(yè),污泥由年前的黃色由于停止曝氣一天(放假,但設備開啟)造成污泥發(fā)黑,怎么也變不過來,上一星期出現(xiàn)污泥沉降慢,沉淀池跑泥現(xiàn)象。
沉淀池的設計資料,需要各種沉淀池的參數(shù),適用范圍,優(yōu)缺點。不知道有哪位大神有資料,望能資源共享一下,或者做一下點評回復也可行,小弟在此先謝謝了
(單選)理想沉淀池與實際沉淀池相比,下列描述錯誤的是【 】 (A)由于紊流的影響,懸浮顆粒的沉降速度比理想的小,會導致實際沉淀池效果低于理想沉淀池
想請教各位,沉淀池顆粒去除率計算公式(甘布公式)推導中,去除率Ei=Ui/(Q/A)=Ui/U0,那么公式P=U1/U0*P1+U2/U0*P2+...,這里面Ui/U0*Pi沒懂具體表示什么意思,如果也表示去除率,那么跟Ei有什么不同
沉淀池出水經(jīng)溢流槽收集后通過管道流向清水池,請問管道的尺寸因該怎么確定?流量100m?/h的情況下DN300的管道是否能滿足要求?應該怎么計算?
沉淀池的結構及工作原理視頻
市政污水處理廠設計計算系列 | 沉淀池 一、一般規(guī)定 :①設計流量應按分期建設考慮:當污水為自流進入時,應按每期的最大設計流量計算;當污水為提升進入時,應按每期工作水泵的最大組合流量計算;在合流制處理系統(tǒng)中,應按降雨時的設計流量計
加砂高密度沉淀池在鄭州新區(qū)污水廠的應用 (1)
在夏季,斜管沉淀池和消毒池都長有很多綠藻類生物,并且伴隨排水,綠藻類生物會隨水排走,增加了出水懸浮物,出水水質看起來很差,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看了就知道超有用。
各位前輩好:剛接觸這行,有個問題請教在AAO工藝中,在算沉淀池的容積或有表面負荷來確定池子的容積時,是不是要把回流過去的那部分也要計算在沉淀池的進水量中,多謝
目前有幾個小項目,都是改造,處理的水需要回用,處理的主要是手機屏幕的研磨廢水,采用的是混凝沉淀池,其實有點像高密度沉淀池,但不知道做完的效果會怎么樣!我想知道,加PAC后的快攪的攪拌轉速,和加PAM后的慢攪的攪拌轉速應該都是多少,還有是電機功率的大小應該是多少!詢了幾家,各不一樣,有點蒙~求高手指教!
圖紙簡介: 混凝沉淀池的設計詳圖,安裝示意圖,正視圖和平面圖紙 投稿網(wǎng)友: dfiveking 上傳時間: 2013-08-12 圖紙省
平流太長,輻流直徑好小,豎流直徑太大,斜管斜上流泥斗太深,求解!
最近在調試一套設備,預處理采用的是混凝工藝。采用的是兩個混凝反應池和一個豎流沉淀池。因為浮泥的問題前后調試了好幾天,但問題仍未解決,在此求助各位高手。排除的可能有:1、藥劑加藥量不對。設備進水前都做過燒杯實驗,沉淀效果良好。2、忘記排泥,設備運行期間每天都排泥,調試時每天僅運行4-5h。說說我覺得的可能原因:1、應該用三級絮凝而不是兩級絮凝。2、沉淀池設計的負荷過大,上升流速太快。說說具體情況:一級絮凝池加PAC,,二級絮凝池加PAM。豎流沉淀池設計停留時間2h.設計流量10方每小時。沉淀池尺寸為2.5×2.5×4.5,超高300mm,有效水深2.39m,緩沖高度300mm,喇叭口與擋板間距250mm,中心筒直徑350mm。開始以為是設計上有問題,后將進水量改為5方每小時,照樣跑泥。求大神支招!
輻流式沉淀池設計數(shù)據(jù)1. 池直徑與有效水深之比6-12;2. 坡向泥斗的底坡≥0.05;3. 池徑≥16m;4. 液面負荷≤2.5m3/(h?m3);5. 沉淀時間1-1.5h;6. 池徑< 20m,一般采用中心傳動的刮泥板。池徑> 20m,一般采用周邊傳動的刮泥機;7. 刮泥機轉速為1-3r/h,刮泥機外緣線速度≤3m/min;8. 非機械刮泥時,緩沖層高0.5m。機械刮泥時,緩沖層高上緣宜高出刮泥板0.3m;9. 進水口周圍整流板的開孔面積為過水斷面積的6%-20%。請問一下各位大神,這個只是一個參照的吧,因為我這邊一個工程沉淀池也是采用輻流式沉淀池,水量是3000t/d,沉淀池深度為6m,而池子直徑為11m,這個根本是不符合第一條設計參數(sh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