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鋼加固是目前常見的一種加固方法。粘鋼加固截面承載力提高幅度除了受粘鋼膠的影響外,與加固鋼板的厚度也有直接的關聯。粘鋼加固鋼板厚度的計算過程,類似于鋼筋混凝土結構中鋼筋的用量計算。當采用鋼板對混凝土受彎構件加固時,其計算過程類似混凝土梁加固的計算。 首先,需要通過加固后構件彎矩值求出混凝土受壓區(qū)高度,再通過受壓區(qū)高度計算出加固鋼板所需截面面積,然后根據梁體寬度確定合理鋼板寬度,算出所需鋼板厚度,經過上述計算過程,便可以求證出鋼板的厚度。 但并不能夠代表可以無限增加鋼板厚度來無限制的提高結構承載力。鋼板過厚,易導致鋼板與混凝土基材間發(fā)生粘結的劈裂破壞,使加固失效;另一方面考慮到結構整體的安全性,以及控制加固后構件的裂縫與變形,對受拉區(qū)和受壓區(qū)粘貼鋼板的加固量分別不應超過3層和2層,鋼板的總厚度不應大于10mm。 從鋼板厚度的要求我們可以看出,多層鋼板要比多層碳布限制更多,而對于鋼板來說,無論是單層鋼板還是多層鋼板,厚度上同樣都有10mm的較高限制,為何還要采用多層鋼板? 這是由于根據大量工程經驗來看,
上海市的消防規(guī)范,有防火風管之說.另外對穿越防火分區(qū)的排煙風管要求有1h,2h要求.但是尋找規(guī)范,無此類說明,多厚的鋼板可到達此效果. 另外如果鍍鋅鋼板不能滿足耐火極限要求,那無機玻璃鋼風管是否可行,也找不到相應的厚度要求.請問,在實際安裝中,施工單位和設計單位各是如何做的.
全國通用通風管道配件圖表》中鍍鋅鋼板風管的鋼板厚度是如何劃分的,與《通風與空調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guī)范》中的規(guī)格劃分是否相同?
圖紙上的H型鋼梁尺寸是 H550~300*180*6*8 ,但是鋼梁到現場后,一檢測鋼板的厚度只有5.5*7.8,廠里的人說在允許偏差范圍內,我查了一下資料,有的寫著鋼板允許偏差是正負5%,有的是1mm就允許偏差0.07,還有的是6~7mm允許偏差+0.3 -0.6,8~10mm允許偏差+0.2 -0.8 .請問這批鋼梁是否合格.?
最近做一個項目,設計采用鋼板--10mm厚Q345B。去加工廠材料取樣時,發(fā)現加工廠采購鋼板均為9.5mm沙鋼或者日照鋼鐵開平板。建設方人員提出加工廠采購鋼板均有問題,應采購9.75mm鋼板。本項目招標過程中沒有約定鋼結構原材料廠家和質量明確要求。加工廠以合同談判過程中沒有提出這個問題,而且材料采購需要周期,現在材料已經采購了,如果換材料工期來不及,而且也形成浪費。
現在要做鋼筋灌芯,圖紙上要求根據2013浙G35的P29頁的規(guī)范來做,手頭沒有這本圖集,只有2010浙G35,不知新版的是否有什么變化,麻煩哪位手邊有圖集的,幫我看一下,灌芯用鋼筋籠下邊焊接的鋼板需要多厚?謝謝。
鋼板混墻結構,鋼板務須保厚。大于等于10,小15除墻厚?!咀⑨尅夸摪寤靿Γ轰摪寤炷良袅?。小15除墻厚:小于墻厚除以15。參見JGJ138-2016《組合結構設計規(guī)范》10.2.12017.3.8
我是一位新入門的電氣安裝管理人員,遇到了一個難題,請到各位高手。配電箱體鋼板的厚度應該是多少?有沒有這么多方面的標準,我查了很多資料沒查到,現在緊急需要,有誰能告訴.非常感謝!
最近在做一個廠房加固,采用的外包型鋼加固及粘貼鋼板加固法,第一次做加固,不知道怎么計算所需鋼板的厚度,尺寸等。
5.25*5.4的客——圖中黑色部分。怎樣確定樓板厚度及配筋
一般厚度是多少?保護層厚度呢?我看PKPM默認100和15可是我記得好象保護層應該是20左右啊還有哪本規(guī)范可以查到?謝謝了
鍍鋅鋼板驗收的厚度偏差不知道大家是怎么處理的?我查了下武鋼的普通風管用鍍鋅鋼板1.0mm厚度的允許偏差為0.09mm,但不知道這個有沒有國家統一的標準?大家給介紹下
pkpm中的生成樓板,生成的樓板是由主梁和墻圍成的房間。如下圖。那么估算樓板的跨度是否按主梁和墻圍成的空間,還是按主梁、次梁、墻圍成的空間?
我是做室外熱水管道安裝的,現在要試壓了,管道規(guī)格是D478的,水壓試驗壓力為2.3MPa。請問各位高手在末端焊接盲板用鋼板時候要用多厚的Q235B鋼板?還有這個規(guī)格有什么表格數據沒有?:call:
請教:各種尺寸的配電柜,配電箱對鋼板厚度的要求。本來在成套里面發(fā)了很多次,但里面的人水平忒次,沒人會回答,不知道這個板塊的怎么樣
《壓型金屬板工程應用技術規(guī)范》GB50896-2013第7頁4.1.3條對壓型鋼板外板、內板都做了要求“外層板公稱厚度重要建筑不應小于0.6mm,一般建筑不宜小于0.6mm,內層公稱厚度重要建筑不應小于0.5mm,一般建筑不宜小于0.5mm。” 《門式剛架輕型房屋鋼結構技術規(guī)范》GB51022-2015第90頁第11.1.5條也對金屬板做了要求,“屋面及墻面外板的基板厚度不應小于0.45mm,屋面及墻面內板的基層厚度不應小于0.35mm。” 本人認為兩本規(guī)范都屬于在行規(guī)范,后者對板材并沒有明確指定,嚴謹程度不如前者,但發(fā)行在后,施工單位一般都執(zhí)行后者,給設計人員造成困擾。有相似情況的人士遇此情況是如何實施?請賜教。
前段時間,我們總工做了個鋼框架,10米高,后來讓我給他畫詳圖,不過我后來發(fā)現柱強軸方向節(jié)點域屈服承載力不滿足(節(jié)點域柱的腹板厚度不夠),他說不管,后來出圖的時候讓我簽了設計,會不會出什么問題啊?
對于板厚不同及板厚為0和板厚開洞的問題,現在有些同行搞的不是很清楚,我的一個總工也沒搞明白,為了弄清楚這個問題我專門建了一個模型,驗證PKPM中對于板厚設置對其結構剛度的影響。平面圖如下,共建了4層:分別將板厚設置為200厚、100厚,0厚和全房間開洞,其結果如下板厚200 振型號 周 期 轉 角 平動系數 (X+Y) 扭轉系數 1 0.2830 92.53 1.00 ( 0.00+1.00 ) 0.00 2 0.2830 2.53 1.00 ( 1.00+0.00 ) 0.00 3 0.2683 90.00 0.00 ( 0.00+0.00 ) 1.00 Floor No. 1 Tower No. 1 RJX = 3.5511E+05(kN/m) RJY = 3.5511E+05(kN/m) RJZ = 0.0000E+00(kN/m)板厚100 振型號 周 期 轉 角 平動系數 (X+Y) 扭
框架結構,里面有幾塊30平米的板,用120板厚不滿足撓度要求,所以想換板厚。請教各位前輩:板厚度一般怎么取值?同一結構層可以取不同的板厚值嗎?
最近做一個大面積商業(yè),大概是100米X100米,不設伸縮縫,井字梁布置,板跨3米,請問一個問題,樓板取多少為宜?是不是樓板取得越薄,裂縫就越容易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