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住宅的設計趨勢(上) 從長期被動地適應福利分配的住房,到主動地選擇住房,人們對住宅選擇的余地越來越大,對住宅功能與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住宅市場化條件下,如何適應這種變化,滿足人們不同的居住需求?什么樣的住宅才是理想的住宅?未來住宅設計究竟要解決哪些問題? 經過幾年的市場洗煉,我國的住宅設計已逐步從理念和概念的炒作,走向理性和務實的層面上。未來住宅的設計向何處去,成為很多規(guī)劃師、建筑師和開發(fā)商深為關注并努力探討的課題。講求“性能價格比” 從福利房到商品房,沖破計劃模式,設計師不再受面積的束縛,而是開始本著“以人為本”這個基本著眼點,在住宅設計中越來越切實注重人的實際需求,研究人的居住行為規(guī)律。如在住宅設計中,采取“動靜分區(qū)”和“公私分離”的手法,開始講求起居廳的設計。這些對提高未來住宅的設計水平無疑有著積極的意義。 但是,隨著市場的某些炒作,住宅設計中的一些作法變得很不理性。例如,有些住宅中起居廳的面積達到60~70平方米,衛(wèi)生間甚至達到18平方米,空間大得令人不能接受。住宅空間的舒適程度是以人的行為尺度和心理接受
圖紙簡介: 該圖紙為某地三層獨院式農村住宅建筑設計方案,圖紙內容包括:設計說明,各層平面圖,屋頂平面圖,立面圖,剖面圖,經濟技術指標等。 投稿網友: sy340272859 上傳時間: 2014-06-25
現在住宅弱電系統的設計內容到底是什么?各位大師,你們那住宅弱電中寬帶和電話是合二為一嗎?寬帶是光纖到戶嗎?是PON系統嗎?每戶都設置在什么位置了?點數有具體要求嗎?本人有一安徽的設計,可建設單位沒人說出一二來,讓我隨便做,有安徽的朋友嗎?你們那都怎么做?
住宅作為我們生活、休息、娛樂的重要場所,在設計、使用等方面有著它自身的原理。不知道我們論壇里有多少的建筑設計師,想了解一下大家對住宅戶型設計有什么自己的看法。當然,不僅僅設計師需要了解我們的設計理論,作為最終用戶的你也可以提提自己的想法,大家一起來描繪一下自己理想中的家是什么個樣子吧。下面進行個拋磚引玉吧:我們住宅設計首先的一個原則就是功能分區(qū):第一是動、靜分區(qū),明顯客廳、餐廳、衛(wèi)生間等容易產生噪聲的房間,屬于動區(qū),臥室、書房等就屬于靜區(qū),我們設計的時候就要有意識的吧這2類區(qū)域適當分離。那這個準則來看,我們論壇里出現過的很多戶型,甚至是所謂的“經典”戶型其實就并不是非常合理。其他的歡迎大家踴躍補充,無論你說的是不是有理,只要是真正表達了你的想法,都有土木幣拿,呵呵。
l、建筑方案設計 1)尊重自然環(huán)境,優(yōu)化設計,節(jié)約資源,提高建筑的物理環(huán)境條件。 a.調研設計地段的各種氣候條件,例如溫度、相對濕度、日照強度、風力和風向等地域因素。 b.充分考慮建筑場地,如朝向、定位、地勢地貌、布局;評價陰影范圍、引導空氣流動;順應自然環(huán)境及保護環(huán)境。 C.利用自然能源、再生資源,如太陽能、天然冷源、風能、水能等??稍谖菝婕茉O太陽能集熱器、風力微型發(fā)電機。2)增強自然環(huán)境與居民的聯系,建筑物作為聯系居民與自然環(huán)境的中介,應盡可能多地將自然的元素引入居民身邊,這是生態(tài)設計原則的一個重要體現。 a.盡可能增加自然采光系數,建立高品質的自然采光系統。 b.刨造良好的通風對流環(huán)境,建立自然空氣循環(huán)系統。 C.創(chuàng)造開敞的空間環(huán)境,使居民能更加方便地接近自然環(huán)境,如設計屋頂花園。 3)考慮可持續(xù)發(fā)展要求,住宅建筑要留有一定的余地,節(jié)約資源、減少建筑以及建筑廢棄物對環(huán)境的影響,使建筑隨著科學
閃亮的鋁制外包墻壁讓這個位于荷蘭阿爾梅勒的小房子可以反射周圍環(huán)境的色彩。建筑師認為這個房子看起來像降落在大地上的宇宙飛船。房子的建設預算非常緊張,所以建筑師創(chuàng)造性的利用波紋鋁板來包裹建筑墻面,其大門也采用了相同的材料,使門與墻面融為一體。 建筑內的墻面則顯露出木材的本色,為建筑室內開放式的起居空間帶來溫馨的體驗。
圖紙簡介: 本圖為某教師公寓,業(yè)主是以為中年教師,圖紙包含:天棚布置圖、水路布置圖、天棚尺寸圖的呢過 投稿網友: hujingzhi91090 上傳時間: 2014-03-04
首先,個人認為住宅樓的設計一般有幾個點需要大家注意,住房設計,并非越豪華越好。豪華與簡潔相比,后者更具生命力,也更為節(jié)約。關于質量,我認為,名牌產品質量總會更有保障一些,但價格更貴。不過,名牌產品容易出現假冒品。有條件的人,什么材料都可以買最好的,但大多數人是要精打細算的。雖說是精打細算,但有的錢卻不能太節(jié)省,如,水管、電線,由于這些都是埋在地板下和墻體內的,為了避免今后麻煩,裝修時,應該買質量相對好一些的產品。買裝修材料要貨比三家、價比三家為好,千萬不要相信是朋友開的店或朋友介紹的,人家就一定會給你更優(yōu)惠的價格。我們買裝修材料時,對大樣的東西特別會注意價格,而對小件的材料,如釘子、活頁、軌道等卻不會太留意。據裝修材料店老板說,這些被人們忽視的產品,往往是賺錢最多的。
建筑師:Bernard Khoury事務所 地點: 黎巴嫩,Faqra項目年代: 2010攝影: Bernard KhouryArchitects
圖紙簡介: 鋼龍骨設計安裝,立面,節(jié)點圖,一應俱全,歡迎各位朋友下載學習 投稿網友: pyd198910 上傳時間: 2013-10-23
1. 設計總說明、結構選型及構造要求:a、結構總說明中無使用荷載的要求:不利于控制裝修及改造時的荷載,以致在改變用途后不知結構已超載。應在圖紙上注明按國家規(guī)范及結構計算書選用荷載。b、應注明結構設計的基準期:注明結構應負責任期限。(建筑結構可靠度設計統一標準)c、伸縮縫間距及寬度不符規(guī)定,后澆帶間距及做法不正確:過窄,易碰撞;過大及做法不正確,易開裂。d、對構造要求交待的不夠全面細致:不注明意味隨意作,造成施工隨意性。e、在進行邊設計邊施工的工程項目設計時,對結構把握不當,或由于建筑方案變動及其他專業(yè)提供的資料不全,造成下部結構設計欠妥,不和規(guī)范要求。f、承重墻、柱布置過密,造成浪費:參照成功工程經驗,合理進行結構布置。如選用材料不當,不但造成浪費還有安全隱患。g 、圖紙上注明的鋼筋搭接、錨固等構造要求不隨混凝土強度等級變化而變化:通常高層建筑的混凝土結構強度等級下部較高而上部較低,如只采用單一的鋼筋搭接及錨固長度,要么不符合規(guī)范規(guī)定,留有安全隱患,要么造成浪費。2. 主體結構:a、當采取鋼筋混凝
本人做地熱設計的幾點矛盾:1,在設計是采用55/45度,通過計算房間熱負荷,查管間距表,可以采用D=200,設計完了,施工隊感覺太大,我又只好改成D=150,也許他們對,考慮臥室里床等需要折減。2.多數的地熱采暖選用的地熱管為16的管道,可我們這里的建設方要求采用20的PEX管,這樣讓每環(huán)支管內的水流速度降低,有時不能達到0.25m/s3.不知道同行們在計算采暖立管是如何計算的。我還用95/70的表格,只是流量乘了2.54.在選用熱量表時,自我感覺比較大,選用2.5m3/h的,擔心實際實際運行溫差可能只有5度。所以加大了本人做散熱器的幾點矛盾:1.我是最近才開始不用“大60”的,我們這里其他的設計院還有用“大60”的,建設局設計審查也不提出來,說是沒接到上面的文件2.一直以來我們這里建設方都要求戶內支管要采用公稱直徑25的管道。即使有些戶只有10片的“大60”也這樣的,這里的水質很差。3.國家禁止了不少的鑄鐵散熱器,現在一些建設方提出采用鋼制翅片管,我也感覺挺節(jié)能的。不過這里的水質不除氧,非采暖季節(jié)也不濕保
(8)每個房間的空調插座皆為單獨一個回路,空調雖屬會計室固定設備,但由于無法了解住戶會購買何種空調,為提高安全性,空調插座回路也采用RCD進行保護。 (9)因住戶在冬天洗澡時,浴室有采用浴霸取暖的可能性,故照明為兩個回路,采用熔斷式隔離器保護。 (10)在保證安全、滿足使用的前提下,降低工程造價,照明回路不采用小型斷路器。為防止住戶更換用錯或隨意更換,熔斷體采用帶有指示型的RT30,住戶配電箱應有備件盒,用來放置熔斷體備件。 (11)如果條件允許,住戶配電箱可配備模數化電壓表和電流表,每個采用RCD的插座回路也都可配備過電壓保護器。 4.3 平面圖設計 (1)住戶配電箱距地1.8m,不得與浴室共用一堵墻體。 (2)因住戶一般搬進后會進行裝修,故每戶僅布置燈座,既降低造價,又避免浪費材料。為方便住戶更換光源,燈座選用螺口。廚房和衛(wèi)生間應選用瓷水燈座。 (3)空調插座距地1.8m,洗衣機插座距地1.6m,均選單相三極帶開關
Courtesy of Studio Prototype 這棟漂亮的小建筑始建于上個世紀,
本帖最后由 oprm50897 于 2015-6-2 14:02 編輯 項目名稱:Uitdam住宅(House in Uitdam)建筑師:Korteknie Stuhlmacher Architecten建筑事務所項目地點:荷蘭,Uitdam項目時間:2013年攝影: Moritz Bernoully Uitdam是荷蘭一處風景如畫的別致小鎮(zhèn),位于IJsselmeer河沿岸。委托方找到了這處位于教堂旁的破舊房屋,這里正好構建成一個適合兩人居住的新住宅。設計伊始,住宅的外觀、用材、體量大小以及屋頂的坡度就被納入整個設計之中。 房屋在空間設
屢獲殊榮的建筑師霍金斯和布朗,剛剛收到來自倫敦的規(guī)劃許可,為他們在洛克達到上,設計一個6750平方米的混合用途的建筑。坐落在運河保護區(qū)內,他們的規(guī)劃富有獨特性,不僅可以開發(fā)一個獨特的居民住宅,而且可以看到動態(tài)河流。 洛克道的發(fā)展項目有四個層次,包括4650平方米的住宅單位,1190平方米的商業(yè)建筑。建筑每層之間錯開,這種設計策略可以最大化的實現采光和通風。開放式的一樓露臺創(chuàng)造了更多的空間。 建筑主要由堅實的交叉層壓木材構成,一種可持續(xù)的現代化材料。它的制高點達到10層高,,一旦建成,它將是歐洲最高的交叉層壓木材建筑。澳大利亞目前在建中。 交叉層壓木材將穿過板條落葉松,形成生態(tài)保護區(qū)域的邊緣。一旦建成,該計劃將被命名為BanyanWharf。
屋主Kim是位珠寶設計師,和丈夫在這座房屋居住了十年后決定將其改造,商量過后決定不聘請設計師,而是按照自己的想法,讓房屋變成自己的夢想樂園。不同于以往女性充滿幻想與甜蜜的空間,Kim顯然對工業(yè)風更感興趣,白色的墻體,深色的家具,色彩分明透露出酷勁十足的硬朗感,并通過配飾與綠植的點綴增添了溫馨與自然的氣息。
J 住宅的故事緣起于它周圍的環(huán)境。從街道看向別墅的入口,一條筆直的石頭小徑,一條人行道,瀝青路面和室外墻體組成了一個完整的整體。從街道向下延伸的斜坡與兩側微微揚起的屋頂營造了這座建筑獨有的張力。條形長窗讓潔白屋頂仿佛懸浮于半空之中,格外的引人矚目。 ▽ 兩側微微揚起的屋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