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有的接地,有的不呢?就是在電源線進戶的時候,我看有的圖就明確說要重復接地,并也在圖上有表示,如圖但有的沒說,還有我不明白重復接地和基礎接地有關(guān)系嗎?
本人接觸建筑安裝不久,本身也不是電氣專業(yè)的,對與避雷接地這一方面的知識了解的不多,現(xiàn)在工程中遇到一些問題,請各位專家予以解答,不勝感激: 1.獨立接觸防雷接地中,獨立基礎墊層上的鋼筋網(wǎng)片四角需要焊接聯(lián)通后,再與梁柱鋼筋連接?還是直接用圓鋼把梁主筋和柱主筋連接? 2.環(huán)周基礎梁鋼筋在焊接做接地體時,焊接上層筋與下層筋有區(qū)別嗎?
路燈基礎單獨的接地怎么做?用一根多大多長的角鋼合適?角鋼直接跟基礎螺栓鋼筋部分焊接在一起呢?還是另外在角鋼上面加個扁鋼或圓鋼之類的金屬,如果是圓鋼,露出的部分要怎么做接地?謝謝大家
1、TN系統(tǒng)TN系統(tǒng)是指電源中性點直接接地系統(tǒng)中,設備正常情況下不帶電的外露可導電部分經(jīng)保護線(PE線)或中性線(N線)與系統(tǒng)中性點相連接,屬三相四線制系統(tǒng)。⑴ TN-S系統(tǒng) TN-S系統(tǒng)的中性線N和保護線PE始終嚴格分開,所有設備的外露可導電部分均與PE線相連,俗稱三相五線制系統(tǒng)。⑵ TN-C系統(tǒng)TN-C系統(tǒng)是整個系統(tǒng)的中性線N與保護線PE合用一根導線(PEN線),所有設備的外露可導電部分均與PEN線相連,即俗稱的三相四線制系統(tǒng)。⑶TN-C-S系統(tǒng)TN-C-S系統(tǒng)是系統(tǒng)的保護線與中性線在局部(前半部分)合用一根導線,進入建筑物或施工現(xiàn)場后二者再嚴格分開,。這種系統(tǒng)前邊為TN-C系統(tǒng),后邊為TN-S系統(tǒng)。2、TT系統(tǒng)在電源中性點直接接地的三相四線系統(tǒng)中,所有設備的外露可導電部分均經(jīng)各自的保護線PE分別直接接地,稱之為TT供電系統(tǒng)。3、IT系統(tǒng)IT系統(tǒng)是指在電源中性點不接地系統(tǒng)中,將所有設備的外露可導電部分均經(jīng)各自的保護線PE分別直接接地,稱之為IT供電系統(tǒng)。IT系統(tǒng)一般為三相三
剛看了下防雷規(guī)范3.4.3條,"利用基礎內(nèi)鋼筋做為接地體時,在周圍地面以下距離地面不小于0.5米,每根引下線所連接的鋼筋表面積總和滿足~~~~~~~~~~~~~~~~~~~~~~~~~~~~~~~~" 我有個多層住宅,利用基礎接地,施工方反映基礎梁和室外地坪相平,無高度差,利用基礎接地可合適?規(guī)范要求不小于0.5米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我的答復是按圖施工,電阻不滿足要求再做人工接地~~~~~~~~這種做法可合適~~~~~~~ 忘指教~~~~~~~~~~~謝謝
一直對基礎接地電阻計算不太明白,剛從網(wǎng)易上下了基礎接地體的接地電阻計算軟件,對里面的一些東西不太明白?。?!見附圖:接地體(圓柱型混凝土內(nèi)鋼筋體)的直徑到底指的是什么?是條型基礎內(nèi)所有鋼筋的直徑和?還是鋼筋扎成了籠子直徑?請指教??!還有這個軟件計算的電阻感覺偏小,書上的計算公式是R=0.2ρ/V的根號3次方?。?!
請問基礎接地焊接中鋼筋能否單面焊接,規(guī)范中規(guī)定雙面焊接搭接長度大于6倍D,但是實際施工中有的地無法方雙面焊接,請問各位能否增加搭接長度實施單面焊接,有相關(guān)規(guī)范嗎?請各位不吝賜教。
根據(jù)建筑電氣防雷設計規(guī)范:12.9.4 接地體埋設深度不宜小于0.6m,接地體應遠離由于高溫影響(如煙道等)使土壤電阻率升高的地方。12.9.8 當基礎采用以硅酸鹽為基料的水泥(如礦渣水泥、波特蘭水泥)和周圍土壤的含水量不低于4%以及基礎的外表面無防腐層或有瀝青質(zhì)的防腐層時,鋼筋混凝土基礎內(nèi)的鋼筋宜作為接地裝置,但應符合下列要求:12.9.8.1 每根引下線處的沖擊接地電阻不宜大于5Ω。12.9.8.2 敷設在鋼筋混凝土中的單根鋼筋或圓鋼,其直徑不應小于10mm。被利用作為防雷裝置的混凝土構(gòu)件內(nèi)用于箍筋連接的鋼筋,其截面積總和不應小于一根直徑10mm鋼筋的截面積。 12.9.8.3 利用基礎內(nèi)鋼筋網(wǎng)作為接地體時,每根引下線在距地面0.5m以下的鋼筋表面積總和,對第一級防雷建筑物不應少于4.24Kc(m2),對第二、三級防雷建筑物不應少于1.89Kc(m2),Kc值按圖12.3.6確定。本人不是電氣專業(yè),但是接出防雷施工的問題,引出來與大家探討一下,目前本工程的接地體是利用建筑基礎鋼筋網(wǎng)作共同接地體.利用基礎梁下層4根
我們這是筏板基礎。墊層已經(jīng)完成,現(xiàn)在在綁扎筏板底筋。是現(xiàn)在開始做防雷接地還是把上層鋼筋綁扎完 了再開始焊接?是沿建筑整個焊接成一個環(huán)網(wǎng),再利用柱子引下一根導體到室外??還是怎么個施工法??求個大神賜教。
做了一個獨立避雷針 接地方法我是這樣做的 見圖。但是,業(yè)主說我的做法太詭異,他沒有見過 讓我 做成集中接地極。但是,集中接地裝置這么做呢?大家說說我的做法 很詭異嗎??獨立避雷針,應設獨立的集中接地裝置,其工頻接地電阻不大于10Ω。30kA雷電流,接地極上壓降300KV,第一跨步電壓200KV,仍然大于人體耐受雷電過電壓90KV。這些東西,一上理論層面,就拉倒了。因為,存在一個電擊風險分析問題。離開風險分析,談什么都是白談。
在沒有地梁的基礎的情況下,用扁鋼連接的做法正確嗎? 扁鐵間的搭接必須最少三面焊,圓鋼必須雙面焊嗎? 扁鋼依次穿過每個柱基,是否需要和每個樁基的鋼筋連接呢? 還是只與設計有防雷引上線的那根柱子的引上線的鋼筋連接呢? 如果每根柱都需和扁鐵連接 該怎么連接呢?請各位指教,謝謝!
獨立基礎的基礎形式,在考慮接地網(wǎng)的時候,大家是怎樣做的呢?我的審圖說,要在所有的獨立基礎之間敷設2根12的鋼筋,作為接地網(wǎng)。由于地梁的埋設深度較高,故沒法利用。大家是怎么考慮的呢?
有個工業(yè)廠房,改造項目,以前沒做防雷,現(xiàn)在經(jīng)計算需三級防雷。以前的接地的土地因被征用了,需重新做。現(xiàn)場只有一側(cè)可以做接地裝置。其它三側(cè)均不能滿足要求(離建筑物外3米)。那我的防雷引下線該怎么接到接地裝置呢?
我使用華北圖籍,我剛用05新圖集:有疑問如下:大家對有防水層的基礎作接地體如何利用。1:外引人工接地體埋于土中。2 外引埋于基礎墊層中如05D10-97所示(敷設在橡膠或塑料防水層下方混泥土墊層內(nèi)的人工接地體) 1,2 大家常用哪個,各有何優(yōu)缺點?另: 05圖集中05D10-106(箱型基礎防雷做法) 為何只能采用外引接地體埋于土中,而不能采用埋于基礎墊層 有何理由?
師傅們,在下接到一個11層的工程,由于第一次施工,不知道怎么做法,尤其是基礎接地,現(xiàn)在樁基已完成,馬上就要做接地什么的了,希望師傅們能提供一些詳細的圖片資料(在下看文字說明會頭痛)比如:測試點怎么做?什么樣子我都不知道! ok77777@gmail.com
我們這前一陣施工圖出圖要加上基礎接地圖,其實基礎鋼筋基本上已經(jīng)連接成一個整體,所以我在說明里就可以把接地這一塊內(nèi)容表達清楚,所以我想省了接地圖這一張,大家出圖時要出基礎接地圖嗎?謝謝你們的回答。
工作接地和避雷接地可否合用,最近在工地施工看到所有的避雷接地的鍍鋅板都通過等位箱連接,但不知道可否把配電箱中的接地線和避雷的鍍鋅鐵板連接在一起,有知道的朋友說明一下最好詳細點,這里先謝過了!!!
PLC接地采用第3種接地方式:單獨接地。 近年來,很多國內(nèi)外的標準不主張信息設備采用獨立的接地裝置,推薦采用共用接地系統(tǒng)。例如,2000版的GB50057-94《建筑物防雷設計規(guī)范》中明確指出:“每幢建筑物本身應采用共用接地系統(tǒng)”即將建筑物內(nèi)的各種接地都統(tǒng)一接到建筑物的基礎上,或室外的接地裝置上。當該建筑物遭受雷擊時,電力系統(tǒng)的電壓和電子設備工作接地的電壓同時上升,保持了設備的工作電壓不變,使電子設備在雷擊時可正常工作。共用接地系統(tǒng)通常利用建筑物的基礎做接地極,其接地電阻一般在1歐姆以下,如有設備對接地電阻的要求更低,應取其最小值。 接地就是讓已經(jīng)納入防雷系統(tǒng)的閃電能量泄放入大地,良好的接地才能有效地降低引下線上的電壓,避免發(fā)生反擊。過去有些規(guī)范要求電子設備單獨接地,目的是防止電網(wǎng)中雜散電流或暫態(tài)電流干擾設備的正常工作。90年代以前,部隊的通信導航裝備以電子管器件為主,采用模擬通信方式,模擬通信對干擾特別敏感,為了抗干擾,所以都采取電源與通信接地分開的辦法?,F(xiàn)在,防雷工程領域不提倡單獨接地。在IEC標準和ITU相關(guān)標準中都不提倡單獨接地,美國標準IEEEStd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