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圖畫了六根樁,打六根可以嗎?大家?guī)蛶兔?/p>
鋼樁的力學性能柔 強度高 震不斷 鋼樁在發(fā)達國家應用廣泛,在我國并未大量推廣應用,這既跟國情有關,又跟習慣有關,還跟施工設備有關。在我國的高層建筑中,應用最廣泛的是鋼筋混凝土灌注樁。在中高、中低層建筑物中,應用最廣泛的是PHC樁(高強混凝土預應力管樁)。其次是CFG樁(又稱素混凝土樁或剛性樁復合地基),還有粉體噴射攪拌樁、碎石樁等就屬于地基改良,很難稱為真正意義上的樁了。后面所提到的幾種樁型,基本是剛性的或脆弱的,在強地震時容易震斷。 樁在無地震條件下,只需滿足抗壓要求,即通常說的單樁承載力,但在有地震條件下,還要滿足抗拔要求(上下震動時)及抗剪要求(水平震動時),而只有鋼類樁能滿足后兩種要求。假定這樣一種震動模型:在一個大型剛性平面上放置一小塊剛性物體,這兩個物體之間沒有任何連接,讓大型平面上下左右振動,將會發(fā)生什么現(xiàn)象?一是小塊物體上下左右更加雜亂的跳動,二是傾翻。如果將二者通過一個可靠的柔性體加以連接,就會產生如下現(xiàn)象:一是小塊物體的震動幅度沒有大型平面那么大,二是沒有傾翻。這可以較好地說明鋼樁作為柔性樁在地震時對建筑物所產生的減震、
最近有個項目可能要設計H型鋼樁 但是沒找到什么權威的資料計算豎向承載力請問有人做過H型鋼樁嗎? 告訴一下怎么算承載力 或者推薦個參考資料!非常感謝?。?!
剛接觸鋼結構,問題比較低級,不要見笑。我在看鋼規(guī)4.3對于加筋肋的規(guī)范時,有些問題不太明白。我理解的橫向加筋是提高橫梁上翼緣的抗壓能力,縱向加筋是提高橫梁腹板的抗扭能力。而對于橫梁的整體抗彎能力應該加什么筋呢?如圖中A種加筋方式是否比B種更能增加抗彎能力?標準中未規(guī)定,是否說明A種加筋不如B種加筋方式?如果按B方式加筋,規(guī)范中只說了對橫向加筋的局部穩(wěn)定計算方法,那么如何計算橫梁的撓度呢?截面系數(shù)如何?。课椰F(xiàn)在的實際工作就是一根3.4m的工字鋼,上面放設備,我想知道型鋼加筋后的撓度。但是因為知識有限,所以對規(guī)范還不能很好理解。希望能得到大家的幫助,謝謝大家。
請問各位,鋼結構設計中,大家要是用些小梁小柱,會用到熱軋型鋼HT200X200X6X8,昨天咨詢了一個鋼結構設計的。他說從來不用這種型號的。一般都用HW200x200x8x12的。但是這個HT200X200X6X8的確是在《熱軋H型鋼和部分T型鋼》GB/T11263-2005上面可以找到的。
我記得上學的時候老師說過,現(xiàn)在記不清了,翻規(guī)范樁距控制是跟樁是否擠著土確定的,我記得老師講的好像是樁距過小,土體對樁有向上的摩擦力,樁對土體有向下的摩擦力,這會傳給距離較近的樁,就是說旁邊樁的荷載相當于是加大了,好像是這個樣子,我現(xiàn)在也不確定了,這跟擠土有什么關系??
大家知不知道樁和承臺的墊層有無扣減關系?如圖1所示。
問題補充:地梁在樁上的錨固怎么設置成跟圖紙一樣的,軟件里沒有上部筋彎錨、腰筋和下部筋直錨且≥0.4lae和大于等于15d+樁半徑這樣的設置,問了廣聯(lián)達客服也不知道怎么設置,求高手指點?。?!另問下,地梁是選框架梁、還是非框架梁,還是基礎梁呢?謝謝指點
施工中像鋼板、型鋼、鋼管這種材料進場,供應商提供的這些材料進場,如何才能辨別進場的材料和所提供質保書是一致的。這些材料上有無標識能證明材料的供應商單位或某些檢測標志有無明確規(guī)定。否則供貨商提供一些小廠的資料過來也無法識別的出。
1:端承樁是否一定要以巖石為持力層,若是,和嵌巖樁有何分別?2:以《建筑樁基技術規(guī)范》JGJ 94-94,端承為主為端承樁,摩擦為主為磨擦樁。假如1條樁,算出樁端阻力為1000KN,樁側阻力2000KN,而實際所需的單樁承載力只要1500KN,這條樁是端承還是摩擦?
非常好用 兄弟多支持
某高層建筑,樁基礎。采用700x700預制樁,現(xiàn)地質狀況如下:表層為雜填土,以下為淤泥質土,再下為強、中風化板巖。設計選用預制樁,持力層為強風化板巖。請問:1、此場地是否合適用預制樁?2、高規(guī)中,樁基要求進入持力層強風化巖至少1倍D。而此地層很難打入,樁尖都很難完全進入。如果承載力能達到設計要求,而嵌巖不夠,請問是否可以?如果不行,如何解決!
人工挖孔樁在后澆帶中,后澆帶中的受力鋼筋應該如何布置呢?遇到樁了是截斷,還是繞過樁,還是截斷后在樁周圍布置相應的加強筋,還是在樁的相應位置植筋后再與受力鋼筋搭接?
DDC灰土擠密樁在濕陷性黃土地區(qū)大型鋼儲罐工程中的應用.
小弟有個問題,在伐板基礎,確定好板厚了,但是抗浮算不過,綜合考慮,決定使用抗浮錨桿,或者抗拔樁,算好錨桿或者樁的長度,直徑,間距,以后,那么此時基礎是不是就設計完了?我覺得此時原始的地基承載力也變了,這一點我們需要考慮嗎?需要重新設計一下嗎?實際工程各位大神們是怎么做的呢?
小可在一個鋼結構的工地,圖紙上畫的箱型鋼構柱如圖:但是實際上鋼結構施工單位作出的未焊接對接情況如下:同時采用的工字鋼與箱型鋼柱的連接方式是高強螺栓與雙剪力板的形式,出現(xiàn)了剪力板與工字鋼梁腹板形成了一定角度,大家看看這樣的話最好如何處理:
最近做一個工程,大跨度混凝土結構,混凝土梁嵌型鋼,想問問梁內型鋼要做到多少?型鋼尺寸是否自己隨便定?梁撓度特別大怎么辦?最好怎么布局?
最近做畢業(yè)設計,遇到一問題,想請教下各位大神。做抗滑樁設計時,關于樁前反力的計算,書上說取樁前被動土壓力、樁前滑體的彈性抗力或者由極限平衡時滑坡推力曲線求得,取他們的最小值。如果樁前土體被挖走就不考慮抗力了,可是如果挖走一小半,留下一大半,這個時候怎么取值合適?:Q
本帖最后由 一介書生第二 于 2014-2-18 09:34 編輯 大俠們: 設計要求凡臨空面樁必須進行鋼筋加強,綁扎更大直徑的鋼筋在上部以進行加強。見下圖,除臨路一排的樁是臨空面樁外(其鋼筋加強部位界定斷面為下面公路平面),其它坡上的的樁也需要界定為臨空樁嗎?如果是,如何界定臨空面加強部位的界限位置?需要加強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