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結構基于性能的抗震設計
我國是一個多地震國家,地震中,橋梁的破壞將導致交通中斷,這不但會影響人們的正常生活和經濟運行,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而且將嚴重影響震后救災工作,使人員不能安全順利疏散,并阻礙向災區(qū)緊急輸送救援人員和救災物資,從而加劇地震災害。為了保障公路橋梁設施的完好,就需要在橋梁設計中對橋梁抗震設計有充分的重視。 1 橋梁抗震分析方法 人類對地震的研究也不斷地獲得進步,特別是近半個多世紀以來,人們對地震的破壞機理已有了深入的認識,并發(fā)展了各種抗震分析方法。橋梁結構地震響應分析方法可以分為確定性方法和概率性方法兩大類。確定性方法是以確定性的荷載作用于結構,求解該確定性荷載作用下結構動力反應的方法。概率性方法將地震作用視為隨機過程,以此隨機地震作用于結構,求出結構動力響應統(tǒng)計量
論文簡介:就基于性能的建筑結構抗震設計的幾個關鍵環(huán)節(jié)進行了討論,給出了結構整體設計的總框圖及設計中各關鍵環(huán)節(jié)的子框圖,較為清晰地展現了基于性能的建筑結構抗震設計的基本過程。 投稿網友:wukangzhen 上傳時間: 2013-08-28
橋梁抗震分析與設計例題
一、建筑幕墻的抗震要求 建筑幕墻的抗震性能應滿足GB 50011的要求。 建筑幕墻應滿足所在地抗震設防烈度的要求。對有抗震設防要求的建筑幕墻,其試驗樣品在設計的試驗峰值加速度條件下不應發(fā)生破壞。幕墻具備下列條件之一時,應進行振動臺抗震性能試驗或其他可行的驗證試驗:①面板為脆性材料,且單塊面板面積或厚度超過現行標準或規(guī)范的限制;②面板為脆性材料,且與后部支撐結構的連接體系為首次應用;③應用高度超過標準或規(guī)范規(guī)定的高度限制;④所在地區(qū)為9度以上(含9度)設防烈度。二、建筑幕墻抗震設計原則建筑幕墻的抗震設計遵循“小震不壞,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設計原則。按照《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進行抗震設計的建筑,其基本的抗震設防目標是:①當遭受低于本地區(qū)抗震設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響時,主體結構不受損壞或不需修理可繼續(xù)使用;②當遭受相當于本地區(qū)抗震設防烈度的設防地震影
鋼材基本屬于各向同性的均質材料,且質輕高強、延性好,是一種很適合于建筑抗震結構的材料,在地震作用下,高層鋼結構房屋由于鋼材材質均勻,強度易于保證,所以結構的可靠性大;輕質高強的特點使得鋼結構房屋的自重輕,從而所受地震作用減??;良好的延性使結構在很大的變形下仍不致倒塌,從而保證結構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但是,鋼結構房屋如果設計和制造不當,在地震作用下,可能發(fā)生構件的失穩(wěn)和材料的脆性破壞或連接破壞,使鋼材的性能得不到充分發(fā)揮,造成災難性后果。因此高層鋼結構房屋的抗震設計就顯得非常重要和必要。
橋梁抗震設計指南(LRFD)
求《橋梁抗震設計》一書,胡人禮編寫的那本。
一 橋梁抗震分析與設計注意事項 1. 動力分析模型剛度的模擬 2. 動力分析模型質量的模擬 3. 動力分析模型阻尼的模擬 4. 動力分析模型邊界的模擬 5. 特征值分析方法 6. 反應譜的概念 7. 反應譜荷載工況的定義 8. 反應譜分析振型組合的方法 9. 選取地震加速度時程曲線 10. 時程分析的計算方法二 橋梁抗震分析與設計例題 1. 概要 2. 輸入質量 3. 輸入反應譜數據 4. 特征值分析 5. 查看振型分析與反應譜分析結果 6. 輸入時程分析數據 7. 查看時程分析結果 8. 抗震設計[ 本帖最后由 csccbjs 于 20
按照抗震規(guī)范3.3.2:建筑場地為Ⅰ類時,對甲、乙類的建筑應允許仍按本地區(qū)抗震設防烈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構造措施;對丙類的建筑應允許按本地區(qū)抗震設防烈度降低一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構造措施,但抗震設防烈度為6度時仍應按本地區(qū)抗震設防烈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構造措施。注意上面說的是“抗震構造措施”而不是“抗震措施”,那么是否在結構計算時,如確定節(jié)點放大系數時選用的抗震等級不降低?
1.定性設計,定性設計主要是指對于建筑抗震設計的總體要求,以及各種措施等。由于定性設計部分,一般是無法通過計算,而主要依靠結構概念和地震災害的實踐總結,因此個人認為它最能直接的體現人們對于結構抗震的認識,是最直接和有效的方式。因此,定性設計在某種程度上應該具有結構哲學意義,即歸納事實之后的演繹。2.定量設計,記得曾經有人說過抗震設計是騙外行人的。這么說雖然有些過,但是也不無道理。首先,我們并未真正的認識地震的本質,連地震的真實狀況都沒搞清楚,之后的地震力實際上也是“假的”,因為我們設計所采用的“地震力”實際上是我們對于可能地震的預估,用于評價建筑物在此“預估側向力”作用下的承載和變形能力。其次,一般的結構設計采用反應譜法和時程法,這兩個方法對于目前的建筑抗震設計而言,存在一個致命的缺陷,就是地震的頻譜特性是否正確預估了,舉個例子:一般的建筑都帶著幾層的地下室,而規(guī)范的反應譜參數是從地面起算的,地震波從基巖傳到結構基礎的時候是沒問題的,但是假如基礎上面是原狀土層的話,那么采用規(guī)范的場地類別和特征周期是合適的,可是實際上這里10-30米的土層已經被地下室所取代了,地震波通過
有關簡支梁橋和連續(xù)梁橋,縱橋向和橫橋向單位力作用下橋墩關鍵節(jié)點位移具體怎么計算?和在哪可以找到相關具體計算實例?注:基礎是樁基礎,橋墩是雙柱式橋墩。
抗規(guī) 1.0.2 抗震設防烈度為6度及以上地區(qū)的建筑,必須進行抗震設計。是不是說所有建筑都要抗震設計,規(guī)范上沒看到低于六度地區(qū)呀?
建筑工程的抗震性能與結構設計與建筑設計之間存在密切的聯(lián)系。在建筑設計的階段考慮到抗震因素以及提供相應的條件才能夠為建筑后期進行抗震結構設計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在進行建筑設計的初期應該充分考慮到建筑結構的抗震性能設計,以便結構工程師針對結構系統(tǒng)實現合理的布置,切實提高建筑結構的抗震性能與承載能力。 一、建筑設計與建筑抗震設計的關系 建筑的抗震設計以及抗震性能的高低與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有著直接聯(lián)系,而建筑抗震設計又是以建筑設計為基礎的。這是由于建筑結構是基于建筑設計的,當建筑設計完成后建筑結構就難以改變。因此建筑設計師在建筑設計前期就應該充分考慮到建筑抗震設計的需求。 二、基于建筑抗震設計的建筑設計措施
摘 要:建筑結構抗震設計一直是結構工程師們設計工作的重點,本文從抗震設計角度指出建筑結構抗震設計的必要性和建筑結構抗震概念設計的含義,指出在建筑結構抗震設計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可供參考的防范措施。 關鍵詞:建筑結構;結構設計;抗震 一、建筑結構抗震設計的必要性 地震是地殼運動在某些階段發(fā)生急劇變化時的一種自然現象。據統(tǒng)計,全世界每年發(fā)生的地震約達500萬次,其中絕大多數地震由于發(fā)生在地球深處或者它所釋放的能量小而人們難以感覺到;而人們感覺到的地震,也即有感地震,僅占總量的1%左右;能造成災害的強烈地震則為數更少,平均每年十幾起。然而,就是這些每年為數不多的地震,卻給人們帶來了無可挽回的巨大經濟損失和觸目驚心的人身傷亡事故。據有關方面對世界上130次傷亡巨大的地震震害資料所做的統(tǒng)計表明,95%以上的傷亡是因為無抗震能力或抗震能力低的建筑物倒塌而造成的。典型的例子如1920年12月16日寧夏海源地震,1976年7月28日河北唐山地震,1995年1月17日
1、允許建筑能抵抗較低水準的地正動而不受破壞; 2、在中等水平地震作用下主體結構不會被破花; 3、在強烈地震作用下,建筑不會倒塌,確保生命安全。
第一篇一、建筑結構抗震目標與設計在建筑結構的實際抗震設計中應堅持“小震無影響、中震可維修、大震不傾倒”的目標,為實現這一目標,主要實施兩階段設計,在第一階段中,參照小震出現時的作用效果、負載效應,科學計算結構構件負載能力以及形變程度,在第二階段設計中,參照出現次數較少的地震作用效果,科計算建筑結構的形變程度。二、地震災害中建筑結構的損害位置眾所周知,地震具有一定的突發(fā)性和復雜性,這要求建筑結構應具備一定的彈性形變程度,以免在地震中被損壞或者傾倒,若想實現此項目標,存在一定的難度,但合理的抗震設計可降低損壞程度,這是因為將地震產生的能量經由彈性形變進行消耗,因此,在抗震設計中應著重增強建筑結構的形變程度、能量損耗效應和抗震性。(一)各層結構強度較弱樓層。在鋼筋混凝土結構中,如若框架結構設計不一致,將會存在結構強度較弱的樓層,一旦遭遇地震,高樓層首先受到損害,形變程度較大,從最初
隨著中國國民經濟的不斷繁榮發(fā)展,建筑行業(yè)的進步尤為突出,建筑形式日新月異。特別是多、高層建筑,除了高度增高以外,平面布置、豎向體型越來越復雜,結構體系也日趨多樣化,這就為建筑結構的抗震設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抗震設計的目的是使建筑物在使用壽命期間內對不同頻度和強度的地震具有相應的抵抗能力。下面我們來談一談建筑結構抗震設計要點分析。建筑結構抗震設計的要點分析如下:1、在結構體系選擇的時候,一定要對地震作用進行全面的進行分析,防止地震來襲時對建筑物的破壞。2、地下部分:在滿足規(guī)范的前提下,建筑物上部的荷載應均勻分布與地下部分,這樣可使其受力構件布置連續(xù)、規(guī)則、受力均勻;將平面布置復雜的平面以防震縫的形式劃分為若干規(guī)則的平面;如果上部結構構件與地下結構構件對齊布置,可利用防震縫將與上部塔樓連接的地下部分與其它地下部分脫開;如果上下構件不是同一種結構形式則會形成轉化構件,并應滿足相關規(guī)范的要求;同時還應注重轉換層層高的控制,避免形成薄弱層。3、延性設計:抗震設計的基本原則是“小震不壞、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結構體系應設計成為強
01防震縫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