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同強度等級的混凝土同時澆筑時,應在分界處加設鋼絲網(wǎng)片(雙層),以防止低強度混凝土與高強度混凝土混合。
材料及主要機具: (1)水泥:宜用325號硅酸鹽水泥、普通硅酸鹽水泥和礦渣硅酸鹽水泥。 (2)砂:中砂或粗砂,含泥量不大于5%。 (3)石子:卵石或碎石,粒徑為0?5~3?2cm,含泥量不大于2%。 (4)混凝土攪拌機、磅秤、手推車或翻斗車
(1)基層處理:把粘結在混凝土基層上的浮漿、松動混凝土、砂漿等用鏨子剔掉,用鋼絲刷刷掉水泥漿皮,然后用掃帚掃凈。 (2)找標高彈水平控制線:根據(jù)墻上的+50cm水平標高線,往下量測出墊層標高,有條件時可彈在四墻上。 (3)混凝土攪拌
交底內容: 在澆筑墻、柱豎向構件砼前,先將施工縫清洗干凈,新舊砼接槎處鑿成毛面,并澆筑同配比砂漿30--50mm厚。泵送砼時,泵口出料不允許直接沖擊已成型鋼筋。墻、柱采取分層澆筑,分層振搗,豎向每600mm為一層。
澆筑砼前,應對模板、支架、鋼筋預埋件等進行仔細地檢查,并作自檢與工序交接記錄。鋼筋上的泥土、油污、模板內的垃圾、雜物應清除干凈,木模板應澆水濕潤,縫隙應封堵,基坑積水應排除干凈。
1.1技術準備 1.1.1根據(jù)工程設計圖紙要求,界定結構混凝土施工部位的強度等級,并依據(jù)設計對工程所使用的技術要求向攪拌班組進行了技術交底,對于本工程混凝土強度為C10、C15、C20、C25、C30共五個強度等級。 1.1.2根據(jù)圖紙設計
墻柱模:彈墻模位置線時每次兩端要外延500mm,并在墻定位線外200mm再彈一道模板檢查控制線。
無井架液壓滑模法施工程序為:場地整平+測量定位、放線→基坑開挖→基礎及防水層施工→土方回填→煙道口以下筒身現(xiàn)澆施工→滑模裝置安裝→筒身施工→內襯砌筑→附屬設施安裝→滑模裝置拆除→土建收尾、竣工驗收。
基礎施工方法與“11.1煙囪工程”一節(jié)相同。只有當群倉筏板長度很長(40m以上)時,應考慮在中部適當部位留設貫通的后澆縫帶,以避免出現(xiàn)溫度收縮裂縫,且便于進行施工分段流水作業(yè);對厚度1.0m以上的筏形基礎,應考慮采取降低水泥水化熱和混凝土澆
交底內容: 一、編制依據(jù) 1、本工程施工藍圖及圖紙會審記錄。 2、國家現(xiàn)行有關技術標準、圖集、施工驗收規(guī)范,工程檢驗及評定標準; 《建筑工程施工質量驗收統(tǒng)一標準(GB50300-2013)》, 《砌體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guī)范(GB50203
交底內容: 一.施工準備: 1.主要機械設備:推土機、挖掘機、裝載機、平地 機、壓路機、灑水車、自卸汽車等。 2.作業(yè)條件:(1)路基中線、導線復測,放出各設計斷 面邊樁,測量和繪制橫斷面,并校核路基設計工程量。 (2)根據(jù)挖、填方及路線的
二. 施工方法 1)型材門窗 1、安裝同一墻面相鄰的門窗時,拉水平通線找平齊,使安裝好的門窗左右通平,標高統(tǒng)一。 2、安裝五金配件前,檢查門窗是否安裝牢固,開啟是否靈活,關閉是否嚴密。如有問題,調整后方可安裝。 3、安裝五金配件時,注意各類
基坑開挖范圍內的所有軸線和水準點都要引出施工活動區(qū)域以外并加以保護。所有的測量線點經(jīng)核實后,應落實專人對其進行定期檢查復核,以確保紅線的準確性。
根據(jù)導線控制點及承臺設計尺寸,在原地面上測放出承臺四周邊樁,并采用白灰標識,同時測出原地面高程,算出承臺底至原地面的高差。承臺開挖放坡,根據(jù)施工范圍內的土層情況,開挖邊坡按照規(guī)范(建筑邊坡規(guī)范(GB 50330—2002))的要求結合現(xiàn)場土
砌塊就位與校正:砌塊砌筑前應把表面浮塵和雜物清理干凈,砌塊就位應先遠后近,先下后上,先外后內,應從轉角處或定位砌塊處開始,吊砌一皮校正一皮。
開關結線:同一場所的開關切斷位置應一致,且操作靈活,接點接觸可靠。電器,燈具的相線應經(jīng)開關控制。
在不同強度等級的混凝土同時澆筑時,應在分界處加設鋼絲網(wǎng)片(雙層),以防止低強度混凝土與高強度混凝土混合。
施工地區(qū)的地質勘探資料,查明該地區(qū)的土層分布和各土層的物理力學特性,以便確定土層錨桿的布置和選擇鉆孔方法
一. 施工準備: 1. 水泥采用32.5R以上硅酸鹽普通水泥。 2. 砂子采用平均粒徑0.35-0.5mm,砂的顆粒要求堅硬、潔凈、過篩; 3. 采用抹灰砂漿添加劑施工。
攪拌機、運輸車、料斗、串筒、振動器等機具設備按需要準備充分,并考慮發(fā)生故障時的修理時間。必要時,應準備備用的振動器。所用的機具均應在澆筑前進行檢查和試運轉,同時配備專職技工,隨時檢修。澆筑前,必須核實一次澆筑完畢或澆筑至某施工縫前的工程材料
生化池一座(兩個),平面尺寸(長)140.8×(寬)160.7×高7m。結構設計為半地下式鋼筋混凝土剪力墻構筑物,底板為筏板基礎,厚度為550mm和900mm;主要池墻厚度分別為700mm、300mm,其余詳見施工圖。
根據(jù)工程設計圖紙及施工驗收規(guī)范要求,結合施工現(xiàn)場實際情況和施工班組實際技術水平,進行施工技術交底。
基槽挖土方:本工程挖基槽土方采用挖掘挖機及人工配合進行開挖。挖基配合墻體施工分段進行,先測量放線,定出開挖中線及邊線,起點及終點,設立樁標,注明高程及開挖深度,用1m3反鏟挖掘機開挖,多余的土方裝車外運棄土
摘 要: 金茂大廈的主樓基礎位于-19.6m處,基礎承臺長、寬各為64m,厚4m,C50混凝土,總量為13500m3.本工程設計單位美國SOM設計事務所要求將承臺分為8塊澆筑,以減少溫度應力和控制混凝土裂縫。
基礎筏板、墻體、頂板、檢修孔等所有砼澆筑、砼振搗、找平、收面、拉毛、養(yǎng)護、工地內所有砼清理、清鏨樓層表面浮漿、清理澆筑時墻柱鋼筋污染的浮漿、清墻柱頭面松動的砼、砼二次利用、垃圾裝袋運輸、板縫封堵、清鏨拆模后墻柱堵封的砼,拆模后表面砼存在的問
車道板單車行走寬度不小于1.4m,雙車來回寬度不小于2.8m,在運料時,前后應保持一定車距,不準奔走、搶道或超車。到終點卸料時,雙手應扶牢車柄倒料,嚴禁雙手脫把,防止翻車傷人。
xx鐵路三標段共36座涵洞工程,分別由一項目部(xx復施(涵)110~120)、二項目部第三作業(yè)隊(xx復施(涵)121~125)、二項目部第四作業(yè)隊(xx復施(涵)126~142)、二項目部第五作業(yè)隊(xx復施(涵)143~145)施工。
筒壁申預留門窗洞和預埋件,應按設計標高、尺寸、位置和數(shù)量在滑模前逐個準確安放,并應有臨時加固措施;鐵件應用短筋與主筋焊牢,出模后應及時清除表面的灰漿和混凝土。對支承桿應與環(huán)向筋點焊加固,點焊間距應不大于5Oomm,每隔1.0~1.5mm用φ
石料應按照加工程度分為下列兩種: 1)、片石:形狀不受限制,但其中部厚度不得小于15厘米。用作鑲面的片石表面宜平整、尺寸較大,邊緣厚度不得小于15厘米。 2)、塊石:形狀大致方正,無鋒棱凸角,頂面及底面平整,厚度不得小于20厘米,長度及寬度
定位砌體表面砌縫的寬度不得大于4厘米。砌體表面三塊相鄰石塊的內切圓不得大于7厘米,兩層間的錯縫不得小于8厘米。
道路起、終點范圍內舊路面打毛、清掃干凈后,干燥狀態(tài)下灑布粘層油,灑布粘層油時應按設計要求(1kg/m2)用量,澆灑均勻,澆灑瀝青后應有一定的時間上讓其變干,直至粘滯度適合于鋪筑路面層。
對管徑在25mm及以下的鋼管可在現(xiàn)場使用手動彎管器現(xiàn)場彎制,可用腳踩住鋼管的一端然后扳動彎管器,逐步彎出所需要的彎度。對管徑在32mm以上及80mm以下的鋼管一般使用液壓彎管器,注意選取與鋼管規(guī)格相對應的彎管模具,模具放好后,壓動壓桿或開動
碎石、砂墊層應先將碎石、砂拌勻然后鋪設,鋪筑時應邊鋪邊檢平,并用平板振動器在墊層面上予以振動壓實。
框剪梁或板的通長縱筋,面筋搭接應在跨中1/3處,底筋應在支座處;搭接長度根據(jù)設計圖紙,無設計要求的按規(guī)范要求搭接。當次梁與主梁同高時,次梁主筋應放在主梁上,主筋箍筋應扣除重疊筋的高度,防止面筋保護層過小。外墻門窗洞口頂與梁底差距≤300時門
混凝土防腐工程施工技術交底
混凝土防腐工程施工技術交底專題,為您提供混凝土防腐工程施工技術交底相關的文檔資料分享,您可以下載混凝土防腐工程施工技術交底相關文檔進行學習參考,更多混凝土防腐工程施工技術交底相關內容請訪問
土木在線資料庫相關圖紙
分享用戶量
下載熱度
相關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