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hukero 于 2015-4-26 16:48 編輯 交通部 2008年01月14日關于加強公路工程標準規(guī)范工作的若干意見指出“公路工程標準規(guī)范(含規(guī)定、指南)是公路工程勘測、設計、施工、監(jiān)理、養(yǎng)護、管理的技術依據,是衡量工程質量的重要尺度”。為充分發(fā)揮技術指南的技術引領和技術支撐作用,引起大家重視?,F(xiàn)將本人收集的技術指南供各位參考,不全的技術指南希望大家補充完善。公路瀝青碼蹄脂碎石路面技術指南 2樓 公路機電系統(tǒng)維護技術指南 3樓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外加劑與摻合料應用技術指南 4樓微表處和稀漿封層技術指南 5樓公路沖擊碾壓應用技術指南 6樓公路工程抗凍設計與施工技術指南 7樓公路安全保障工程實施技術指南 廳公路字[2006]418號 9樓公路土釘支護技術指南 10樓公路鋼箱梁橋面鋪裝設計與施工技術指南 11樓鹽漬土地區(qū)公路設計與施工指南 12樓橫張預應力混凝土橋梁設計施工指南 13樓降低造
本帖最后由 haohaizi556521 于 2014-12-11 20:13 編輯
公路工程技術手冊、規(guī)范規(guī)程按批次上傳與各位同仁分享一下,請大家支持一下哈!
關于公路工程技術與計量習題精講的資料,有一定的參考性,可供學習…………
公路工程技術標準2014版
公路工程技術標準2003,3.0.11條規(guī)定各級公路路基寬度表,其中二級公路兩車道設計速度80km/h對應的路基寬度一般值為12m最小值為10m,60km/h對應的路基寬度一般值為10m最小值為8.5m。表后條文說明第二條有說二級公路因交通量、交通組成等需設置慢車道的路段,設計速度為80km/h的路段路基寬度可采用15m,設計速度為60km/h的路段路基寬度可采用12m。我有點困惑的是其中80km/h的路基相對一般值增加二路3m,60km/h的路基相對一般值只增加了2m,都不夠設一個慢車道的,而且一般設慢車道應該都是對稱的兩個吧,這增加的寬度也不夠啊,相對最小值也只分別增加了5m和3.5m,不知道這增加的寬度是怎樣分配的,是分配到硬路肩還是 增加慢車道。大神指點啊。
公路工程技術資料(山東地區(qū))
公路工程三級安全技術交底
本帖最后由 心香 于 2013-8-8 15:42 編輯 資源分享:本書以《測量學》課程所介紹的基本測量理論、測量技術、測量手段為依據,本著實用、易懂、快速適應施工現(xiàn)場的原則,結合大中型施工企業(yè)的測量技術人員在施工現(xiàn)場多年的實踐經驗,分類別,按施工順序介紹公路工程測量放樣的基本方法。主要內容包括:公路施工控制測量,公路施工放樣,橋梁施工控制測量,橋涵施工放樣,橋梁墩臺施工變形觀測,隧道控制測量,隧道施工放樣。 封面:
1. 概述工程可替代方案指工程在滿足某一目標的前提下,有著不同的實現(xiàn)方式。如改善一個區(qū)域的交通通行條件,可以新修一條道路,也可以在現(xiàn)有道路基礎上改建,或者修建鐵路等等。工程的目標往往從全社會的角度來確定,在工程整個壽命期內來考察。廣義的工程可替代方案實質上也包括"無為"方案,當"有為"在工程壽命期內預計所耗費的成本大于其在壽命期內所帶來的效益時,還不如選擇"無為"方案。在公路工程設計中,我們已經習慣于平面線位間的競爭比選,首先是計算土石方、排水防護、路面、橋涵、隧道、交叉工程、沿線設施、占地拆遷等工程量,通過造價計算得出工程建設成本,及估算出營運期預計消耗的費用;然后根據項目在路網中的布局,考察不同方案在壽命期內所創(chuàng)造的經濟效益,通過對比不同方案間的凈效益來選擇路線方案。在公路某一單項工程中,在滿足機動車通行的功能要求的目標下,其實也有著不同的工程實現(xiàn)措施,存在滿足同一功能要求的不同實現(xiàn)方案間的競爭,如高填土路堤與高架橋方案之間、深挖方路塹與隧道方案之間的方案競爭。這種單項工程方案之間的可替代性競爭普遍存在于山嶺重丘區(qū)
公路工程個人專業(yè)技術總結
交通造價考試用書《公路工程技術》掃描的交通造價工程師考試用書《公路工程定額編制與管理》,由于掃描時設置的分辨率太大了,導致pdf文件較大,沒辦法,分卷壓縮了,第一次上傳,不知道怎么樣,誰想要的隨便下。人人為我,我為人人?。?/p>
解讀新版《公路工程技術標準》 經過將近4年的努力,《公路工程技術標準》(JTGB01-2014)(簡稱“新標準”)已于2014年9月30日正式簽發(fā),并將于2015年1月1日起施行?,F(xiàn)行的《公路工程技術標準》(JTG B01-2003)(簡稱“03版標準”)自2004年3月1日施行以來,適應了當時和其后一個時期社會、經濟發(fā)展和公路建設的需要,對指導全國公路工程建設工作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近幾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和公路事業(yè)的快速發(fā)展,全國各地在公路建設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形成了許多新的科研成果和新的技術?!靶聵藴省痹凇?3版標準”9章107個條文的基礎上,調整為10章135個條文,主要在12個方面進行了修訂和完善,以滿足今后一個時期我國公路建設和管理的需要。 1. 理念轉變:公路功能決定技術等級的選用
隨著公路行業(yè)的不斷發(fā)展和其市場競爭的日益加劇,對公路工程施工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這時候BIM技術在公路工程中的應用無疑為我們帶來了諸多便捷:通過BIM技術在公路工程中的應用可實現(xiàn)基于BIM的宏觀、中觀和精細化管理相結合的多層次施工管理和可視化模擬。 BIM是以三維數字技術為基礎,集成了建筑工程項目各階段工程信息的數字化模型品及其功能特性的數字化表達,旨在實現(xiàn)建筑全生命周期各階段和各參與方之間的信息共享,可明顯提高工程建設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和效率。 BIM是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的簡稱,中文名為“建筑信息模型”。 指包含建筑全部信息的電腦模型,模型內主要包括建筑物的設計、建造時間排布、算量、材料統(tǒng)計、運維等數據。 也可以把它理解為一整個工作流程,不同階段的BIM應用由不同功能的軟件來實施,如:建模用revit,碰撞檢測、動畫展示用navisworks,但是其核心都是建筑信息模型。這些軟件的模板、插件等也都是以建筑、結構模型為主。 而